看到上面這幾道工序,不知有幾位朋友能猜出我說的是哪道名吃的工藝,既有特色還很精細,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金陵鹽水鴨。

也稱南京鹽水鴨,我對這種美食的認識,還有一個笑話,由于我是北方人,習慣了醬香型等色重味濃的風格,對一些南方顏色淺的美食,尤其是肉類,就有一種排斥心理。

當然我說的是很多年前,當時的區(qū)域口味差異還很大,不像現(xiàn)在的八方融匯,很大程度上說早已沒了那些隔閡。

記得第一次嘗到鹽水鴨,是我弟弟的岳母,家鄉(xiāng)是南京,回去探親的時候帶回來幾只當?shù)氐拿汽}水鴨,讓我們品嘗。

我看著那白花花的顏色,絲毫沒有興趣,感覺就憑這顏色,也一定好吃不了,于是一頓飯下來,就沒有下過筷子。

后來是在老媽的思想工作之下,才勉強嘗了一下,老媽說人家從南京千里迢迢帶回來的,你如果連動都不動一下,從禮貌上也說不過去呀!

無奈只得嘗了嘗這個我認為難以入口的東西,可沒想到一旦入口,就被驚艷到了,當時心里第一句話就是:白色的鴨子也能做得這么好吃?

后來我去向弟弟的岳母請教制作的竅門,老人說是用花椒鹽配香料里外腌透之后,再燜制出來的,工序耗時間很長,而且很精細,難怪這么好吃。

于是我180度轉變,成為鹽水鴨的擁護者,自己也嘗試做過幾次,效果嗎,還不錯,從制作中也有了一些心得,所以今天把這個我認為不錯的鹽水鴨配方,給大家說說!

鹽水鴨做法:

原料:

活肥鴨 二十只(每只約重四斤)

精鹽 四斤

香醋 一兩

蔥結 四兩

姜塊 二兩

姜片 一兩

花椒 五分

五香粉 二錢

八角 四十顆

制法:

1.將鴨(選用當年的活肥鴨)宰殺后,放入攝氏八十度的熱水中浸燙,用木棍上下翻動,使水滲透鴨毛,待翅毛能一把拉下時,先捋去腳殼和嘴殼,再去大毛,放入清水中鑷盡細毛(不能拉破鴨皮)。

然后斬去小翅和腳爪,再在右翅窩下開約二寸長的小口,從刀口處挖去內(nèi)臟,拉出氣

管和食管,放入清水中浸泡去掉血水,洗凈瀝去水。

2、炒鍋置中火上,放入精鹽(四斤)、花椒、五香粉,炒熱后盛入缽中。

每只鴨子用熱鹽一兩從翅窩下刀口處填入

鴨腹,晃勻,用熱鹽五錢擦遍鴨身,再用熱鹽五錢從頸的刀口和鴨嘴塞入鴨頸,然后,將鴨放入缸內(nèi)腌制(夏季一小時,春秋季一小時半,冬季二小時),取出后,放入清鹵缸內(nèi)浸漬(夏季二小時,春秋季四小時,冬季六小時),然后取出掛在通風處吹干。

用四寸長的空心蘆柴管插入每只鴨子的肛門內(nèi),在翅窩下刀口處再放入姜片五分、蔥結一錢、八角一顆。

3.大鍋中舀入清水約八十斤,用旺火燒沸,放入姜塊(拍松)、蔥結(二兩)、八角(二十顆)、香醋,將爐門關閉,保持微火。再將鴨腿朝上,頭朝下放入鍋內(nèi),蓋上鍋蓋,約二十分鐘后,拉開爐門,待鍋邊起小泡時,揭去鍋蓋,起鴨腿,將鴨腹中的湯汁瀝入鍋內(nèi),再把鴨放入湯

中,使鴨腹中灌滿湯汁。如此反復三、四次后,再關閉爐門,蓋上鍋蓋,仍保持鍋邊起小泡,約二十分鐘取出,抽去蘆管,瀝去湯汁,冷卻即成。

特點:

鴨子用炒鹽腌、清鹵漬、微火燜,保持鴨內(nèi)脂肪。

鴨子皮色玉白油潤,鴨肉微紅鮮嫩,皮肥骨香,是南京傳統(tǒng)風味。

里面的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都很精細,只是我估計有朋友會問五香粉的問題,是買市場上的,還是自己配制,還是那句話,要省事買市場上的,要更好吃就自己配制,當然前提是配的合理。

給大家分享一個我自配的腌制鴨子的五香粉配方,是和花椒有匹配關系的,良姜24克,桂皮15克,白芷15克,白胡椒8克,肉蔻8克,打成粉分次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