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黃章:26歲白手創業,單款手機賣出10萬部,一年狂賺200億
文|浮漁說娛
編輯|浮漁說娛
2009年,黃章推出全國首款全觸屏智能手機,在短短兩個月內,銷量就達到10萬部,半年入賬5億元。
這也讓黃章一舉奠定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的領頭羊的地位。
然而僅僅13年過去,黃章卻突然傳出變賣公司,徹底退出智能手機行業的消息。
從坐擁2000家專賣店、一年營收200億,到不得以變賣公司,黃章到底是如何走到今天?
他又究竟是哪一步走錯了呢?
1、
黃章原名叫黃秀章,1976年出生在廣東梅州。
小時候的黃章可是出了名的“不省心”。
在上小學的時候,黃章就敢瞞著父母,把家里的收音機給拆掉。
父親知道后,抄起掃把攆著黃章跑一路。
只不過即便如此,也沒有大小黃章對于拆卸家電的熱情。
或許在現在看來,能夠拆線家電也算是一門不錯的天賦。
但對于這個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來說,黃章的行為就只能算是“敗家”。
尤其是因為黃章因為對于電子電器的熱愛,已經到了影響到了學業的地步。
1992年,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,黃章選擇從學校輟學。
這件事情可氣壞了父母,直接將黃章“掃地出門”。
考大學是不指望了,不如讓黃章趁著年輕,好出去闖一闖。
對此黃章沒有任何沮喪,反而興致沖沖來到深圳,立志創下一番事業。
但黃章畢竟高中都還沒有讀完,要學歷沒學歷,要經驗沒經驗,在開始的時候過得并不如意。
甚至為了維持生活,黃章還一度跑去碼頭擔任搬運工。
如果換做是沒有追求的人,可能還真就這么做一輩子苦力了。
但黃章不同,他不但有追求,還足夠的幸運。
1992年,商界發生重大變化,許多高學歷的知識分子,紛紛選擇“下?!眲摌I。
這批人中有經濟學博士、有生物醫學研究生、也有計算機領域的學士……
隨著他們的注入,市場上無論是技術還是經商理念都得到了新一輪的更新,極大地加快了市場發展的速度。
而此時的深圳,又恰恰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。
許多有志于干出一番事業的年輕人,紛紛涌入深圳,像后來許多被熟知的白手起家的企業家,也都是在此時的深圳發家的。
可以說,1992年的深圳,處處都是工作,遍地都是機遇。
可能今天還是個包工頭,明天就成為行業龍頭。
黃章也是借著這個機會,一步步往上爬成為了公司的中層管理。
這對于高中都沒有上完、就出來打工的黃章來說,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。
直到2002年,一個改變黃章命運的機會出現了。
2、
2002年,在深圳打拼10年之久,積累到足夠經驗的黃章,終于得到機會,出任“愛琴”公司的總經理。
在黃章加入之前,“愛琴”一直是經營著VCD市場,至少在深圳本地算是比較有名氣的。
但主要問題在于,此時的VCD市場已經開始走下坡路,根本沒有VCD生存的空間。
與VCD功能接近的產品中,比較傳統的有CD、MD,比較新式的有MP3。
可以說VCD整個市場都比較尷尬,更何況是本來就不算行業頂尖的“愛琴”。
正是處于這些原因,黃章在接受公司總經理的位置之后,當即選擇轉變公司運行防線,將產業逐步轉到新興產業MP3之上。
憑借這個舉措,黃章一下子就將“愛琴”盤活了。
主打MP3市場,既能夠避免與老牌公司的競爭,有能夠最大限度適應市場的潮流。
甚至黃章還敏銳的捕捉到市場需求,推出一款能夠20小時超長播放的MP3。
這可一下子點燃了市場的熱情。
要知道,此時的電視已經非常普及,各類的電視節目也足以吸引著觀眾的心。
如果能夠呆在家里,有聽MP3的功夫還不如看電視。
而正兒八經常常使用MP3的用戶,都是一些戶外愛好者、運動達人、學生……
這類人都有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無法長時間呆在家里,MP3的待機時長,就是這些人的“生命”。
如果說待機時長是黃章搶占市場的殺手锏的話,那么128M的內存,就是黃章決勝的基礎關鍵。
當時的MP3只有一個功能,那就是聽歌。
拋開音質這種一般人聽不太出來差別的因素,MP3儲存的歌曲數目,就決定了這款產品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。
2002年的時候,正值華語樂壇崛起之際,港臺有四大天王、內地也有阿杜、老狼,說一句神仙打架也毫不夸張。
這必然會造成另外一個問題,那就是用戶歌單更新的比較頻繁。
可能今天剛出的爆火歌曲,明天就會出現新品。
如果按照傳統的MP3的話,內存比較小,根本存不了幾首歌,這時候就比較尷尬。
不刪吧,停不了新歌;刪掉吧,又不舍得。
而黃章推出的128M內存,雖然在現在看來并不算大,但得益于當時的歌曲本身內存也小。
按照MP3普通音質來看,一首歌大概在2M到4M之間,好一點的能夠達到8M到10M之間。
這么計算的話,128M至少能夠儲存40到70首歌,已經足夠當時大部分歌迷的需求。
也正是憑借著這兩點,“愛琴MP3”才能在一眾大牌的圍追堵截下,成功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。
但僅僅如此,還是不夠的。
無論是20小時的待機,還是128M的內存,這些優勢本身就沒有任何技術優勢,這些技術也并非只有“愛琴”一家有。
他們能做,別家自然也能做出來。
黃章意識到,如果想要繼續在市場站穩腳跟,就必須繼續擴展產品功能、保障產品質量。
但這個時候,投資商卻提出了反對。
投資商認為,現在“愛琴”已經搶占了商機,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是加大投入、擴大宣傳,進一步樹立形象、搶占市場份額。
黃章卻堅持不同意,他堅持認為產品應該靠技術、質量來贏得消費者的口碑,廣告只會激發消費者的逆反心理。
雙方各有各的道理,誰也說服不了誰。
一氣之下,黃章賣掉手中“愛琴”的股份,帶著資金與自己的團隊離開了“愛琴”。
而這,也將讓黃章完成第一次華麗的轉身。
3、
離開“愛琴”之后,黃章并沒有著急成立公司,反而帶領著團隊研發出一款新型的MP3,并為之取名為“魅族”。
之后黃章登錄MP3愛好者的論壇,詳細介紹了這款“魅族MP3隨身聽”的優勢與功能,借此打響了“魅族”品牌的第一炮。
到了2003年,黃章帶著10萬塊錢,正式在深圳成立“魅族”科技公司,正式進軍MP3領域。
開始的時候,黃章推出的第一款產品,并沒有得到國內消費者群體的認可。
但是對此,黃章并不在意,依舊一門心思抓技術。
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,“魅族”在這一年里斬獲多項國內外大獎,成功在業內嶄露頭角。
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獎項的加持,讓“魅族”的品質在消費者之間已經有口皆碑。
到了2004年,“魅族”的新產品備受好評,已經成為國內MP3行業數一數二的品牌。
也正是這一年,“魅族”的全年芯片消耗數量倍增,一躍成為“矽瑪特”芯片公司的最大客戶。
甚至“矽瑪特”還專程派人來到深圳,與黃章商談合作的事情。
對此黃章也沒辦法拒絕,想要繼續生產MP3,就只能加大芯片的進口。
其實這個時候,芯片制造受制于人的缺點,就已經在“魅族”身上得以體現。
但黃章此時顯然還沒有意識到這點。
或者說即便意識到也沒有辦法。
黃章本身只是高中沒畢業,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儲備,也沒有相關人才的結交渠道,難以招募到專業的人才。
畢竟相較之下,大部分的學子,更傾向于去那些老板本身就懂科研的公司。
顯然,黃章并不符合這個條件。
好在科研能力不足的隱患,暫時被“魅族”的火熱所掩蓋下來。
到了2006年,黃章的“魅族”一年入賬10億元,擊敗國內所有的MP3,成為當之無愧的“國產MP3第一品牌”。
至此,黃章終于實現自己要做行業龍頭的目標。
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,黃章卻預示到MP3衰敗的未來。
其實在2006年、2007年的時候,也正是國內MP3市場最為火熱的時候。
國內的MP3總銷售量,甚至已經超過歐美等國加起來的總數。
許多投資商認為這是一個機會,紛紛注資進入MP3行業。
黃章的“魅族”作為行業龍頭,自然也不例外,甚至來找他協談入資事宜的投資商還不在少數。
不過這些都被黃章給拒絕了,他不懂什么融資不融資的說法,只是單純覺得這種方式不利于公司的發展。
黃章雖然拒絕了融資,但其他公司卻沒有拒絕。
不少MP3廠商得到資金支持之后,轉頭就投入到生產之中,這才是2006年國內MP3市場火熱的真正原因。
但是黃章卻在這里,看到了一絲不和諧的地方。
MP3的產量加大了,但市場的需求量卻已經飽和,那多出來的這些產量應該怎么處理?
而且MP3說到底,也不算是更新換代比較快的產品,往往一部MP3用上三五年不成問題,如果比較愛惜的話,用個七八年也不在話下。
這么長的使用周期,也大大減少了消費者購買新款MP3的欲望。
除此之外,產業外部的沖擊,也對MP3市場造成極大的打擊。
在文娛領域,能聽歌、能看視頻的MP4已經初露頭角,并在在2007年的時候,已經有一部分MP4產品開始搶占市場。
而在通訊領域,國產的“中興”、“波導”也開始漸漸崛起,并且開始轉型智能手機領域。
內外雙重壓力下,MP3的市場前景已經很差堪憂了,從2006年底“魅族”MP3的銷售量開始大幅度下滑,就已經佐證了一二。
可偏偏各大廠商卻完全沒有注意到,依舊在擴大生產。
盛極而衰!
黃章的腦海中突然出現這四個字,也明白自己已經到了產業轉型的時期。
其實對于黃章的“魅族”來說,最容易轉型的肯定是MP4領域。
畢竟就技術層面而言,MP3、MP4有許多技術共同的點,轉型也是最為輕松的。
但黃章想得要更遠一些。
從1993年誕生第一款智能手機之后,已經對傳統手機行業造成巨大的革新。
雖然大部分的手機制造商,還沒有真正弄明白智能手機的優勢,但至少是給手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。
到了2000年,“三星”又推出了第一款能夠外放音樂的手機“M188”,雖然這款手機因為太過昂貴,并沒有太高的銷售額,但是卻明確釋放出來一個信號。
手機除了通訊功能之外,是可以附加娛樂功能的。
在此之后,很多手機的規劃上,都會添加上音樂、視頻、游戲等功能。
黃章即便是沒有接觸過通訊行業,也能夠意識到。
在未來,手機必定會成為集通訊、休閑娛樂為一身的重要工具。
到那個時候,將不會再有人需要MP3、MP4。
這樣的話,那不如干脆一步到位,直接從智能手機開始研發。
因此,黃章從2007年開始,便著手于“魅族”首款智能手機M8的研發工作。
到了2009年,“魅族”就已經拿到了手機入網許可證,這也宣告著黃章將能夠合法進入手機市場。
名正言順的黃章攜手“魅族M8”,為宛如一潭死水的手機商場注入了新鮮的活力。
如果爭論核心技術“魅族M8”,確實比不過“中興”、“波導”這些國內老牌手機企業。
尤其是“波導”,再此之前更是連續6年成為手機銷售冠軍,甚至一度占據國內手機市場60%的份額。
國內其他公司產能加起來,都比不上“波導”。
簡直是以一己之力,撐起了整個國內手機市場,也毫不為過。
更何況此時除了,國內老牌之外,市面上還有一眾國際競爭者在虎視眈眈。
且不說“諾基亞”、“摩托羅拉”等國際上老牌企業雖然沒落,但瘦死的駱駝歐比馬大,依舊搶占了一部分份額。
便是連“三星”、“蘋果”等新貴,也開始大刀闊斧搶占市場。
和這些企業比的話,黃章的“魅族”確實硬實力不行,但是架不住黃章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。
黃章相較于其他手機只有一個優勢,那就“魅族M8”是國內首款大屏幕全觸屏只能手機。
光憑觸屏這種全新模式,就足以讓國內手機消費者瘋狂追逐。
更何況,黃章最開始可是以MP3聞名國內的,轉行手機之后自然也不會錯過。
黃章的“魅族M8”,正是憑借著這兩個優勢,硬生生在國內手機市場擠出一條出路。
甚至之后趁熱推出的“魅族M9”,更是首次啟用安卓系統,憑此延續了先前勢頭,在北上廣地區更是出現千人排隊購買的盛況。
預定的人數更是多到難以統計,直到三個月后還得以恢復。
巔峰時期,黃章的“魅族”在全國坐擁2000家專賣店,光是半年的銷售量就高達500萬部手機,全年總入賬就高達200億。
可以說,在觸摸屏這個領域,黃章與“魅族”是當之無愧的“新貴”。
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,黃章自己出現問題了。
高強度的工作,外加長時間沒有休息,導致黃章的精神狀態很差。
黃章曾坦言:“我一定也不想當董事長,感覺管理公司太累?!?/strong>
這句話可不是黃章的“凡爾賽”,而是他切切實實的內心寫照。
在2010年的時候,黃章宣布退出“魅族”的日常管理。
可見,這個時候他其實已經想要好好休息了。
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,“魅族”先前的隱患,在失去黃章的“遮掩”之后,終究還是暴露了出來。
首先就是“魅族”高技術人才不足,缺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。
其實這個問題在“魅族”還在從事MP3行業的時候,就已經顯現出來。
就像MP3最核心的芯片技術,黃章就已經沒有搞到手,導致處處受制于人。
只不過因為MP3的技術需求比較低,再加上黃章自己的經營策略,成功將這個隱患遮蓋了起來。
而轉到手機市場之后,手機內核技術需求高、相關技術種類繁多的特點,導致“魅族”在技術研發上,有些更不上市面上主流手機商。
其次就是“魅族”頂級管理人才不足,缺乏系統有效的規劃管理。
在大部分公司選擇融資的時候,黃章拒絕了這種方式,依舊以家族企業來運行著。
但家族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,會導致人才上升渠道困難,也很難吸引到國內一流決策人才的加入。
這就導致黃章在位的時候,“魅族”一切運轉都正常,但黃章一隱退,立馬就出現問題。
恰恰這個時候,“魅族”的副總馬麟,帶著一大批專業技術骨干離開了公司,更讓局勢雪上加霜。
盡管在2023年的時候,黃章及時悔悟,重新接管“魅族”管理權,接受市場融資,成功挽回“魅族”的頹勢。
甚至在2023年的時候,黃章一度重回巔峰,奪得國內手機銷售量第一的寶座。
但遺憾的時候,“魅族”遇到的問題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解決。
再加上黃章實在太過勞累,不得不再次退居幕后。
好不容易才有些起色的“魅族”,再次一落千丈,跌落到谷底。
到了2023年7月4日,已經正式被“吉利”李書福所收購。
一代手機“豪強”,就此徹底落下帷幕。
黃章這一路走來磕磕絆絆,勞心勞力不說,還幾次救“魅族”與危難之中。
但“魅族”從來不是一個人的“魅族”,光憑黃章一個人也遠遠無法成就“國產手機第一品牌”的夢想。
如果黃章能夠盡早接受融資,全力攻克核心技術的話,未嘗不會成為如今的“華為”。
只能說,一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,其實早就隱藏在過往經歷之中。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